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除權除息是什麼?一篇看懂計算、填息、節稅策略與優缺點,新手股民必修課

除權除息是什麼?一篇看懂計算、填息、節稅策略與優缺點,新手股民必修課

2025 年 10 月 10 日

   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 17 日

瀏覽量20
除權除息是什麼?一篇看懂計算、填息、節稅策略與優缺點,新手股民必修課

最近有位剛踏入股海的朋友,聽了同事的分享,對「高現金殖利率」的股票特別感興趣,覺得是穩賺不賠的好買賣。我問他:「那你懂除權除息嗎?知不知道所謂的股利,其實只是把你左邊口袋的錢,換到右邊口袋?」看著他一臉茫然,我意識到這是許多投資新手都會遇到的迷思。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篇完整的文章,徹底搞懂除權除息是什麼,以及它對你的投資佈局有何影響。

📖 本文核心要點搶先看

  • 除權除息的本質: 公司將獲利回饋股東,股價進行相應調整的過程。
  • 股價如何變動: 學習除權、除息及同時發生的股價計算公式。
  • 參與的利弊分析: 探討參與除權息的真實好處,以及為何「填息」才是關鍵。
  • 關鍵日期與查詢: 如何查找最新的除權息日期,不錯過任何重要時程。
  • 投資策略抉擇: 剖析稅務影響與市場三大行情,判斷自己是否該參與除權息。

除權除息是什麼?左手換右手的金錢遊戲?

簡單來說,除權息是上市櫃公司將前一年度賺到的利潤,以「股利」的形式發還給股東,而公司的股價也必須對應下修的過程。這就像切一塊披薩,你分到了一片,那整塊披薩的份量自然就減少了。股利主要分為兩種:

  • 💰 除息 (配息): 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給股東。這是最常見的形式,股東會直接收到一筆現金。
  • 📈 除權 (配股):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給股東。這代表公司把盈餘轉增資,將新增的股份發給股東,你的持股數量會增加。

許多投資新手會誤以為領到股利就是「多賺的」,但這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除權息的核心概念是「權益的調整」,你的總資產在除權息當天是不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左手換右手」:

  • 除息: 你拿到了現金,但這些錢是從公司市值扣除的。等於是把原本存在公司(股票價值)的錢,一部分移到你自己的銀行帳戶。
  • 除權: 你的持股數變多了,但股價也相應降低了。總市值不變,只是把部分價值從「股價」轉換成「股數」。

💡 專家小提醒:通常,公司會選擇配股而非配息,可能代表公司需要保留現金用於擴大營運或填補資金缺口。因此,分析公司發放股利的類型,也能作為觀察其未來發展策略的線索之一。

股價魔法:除權除息怎麼算?

了解了基本概念後,我們來看看實際的股價是如何計算的。這能幫助你更精準地掌握除權息前後的股價變化。

1. 只除息:最單純的減法

這是最簡單的情況,配發多少現金股利,股價就直接扣除多少。

除息後參考價 = 除息前收盤價 – 現金股利(元)

情境模擬:假設A公司股價為100元,宣布配發3元現金股利。你持有1張(1000股)A公司股票。

  • 除息前:你的股票總市值為 100元 * 1000股 = 100,000元。
  • 除息後:你會得到 3元 * 1000股 = 3,000元現金。而股價會變成 100 – 3 = 97元。你持有的股票市值變為 97元 * 1000股 = 97,000元。
  • 總資產:97,000元 (股票) + 3,000元 (現金) = 100,000元。總價值不變!

2. 只除權:股本膨脹的除法

除權的計算稍微複雜一點,因為涉及股本的變化。在臺灣,股票股利單位是「元」,每股面額為10元,所以配1元股票股利,代表每1股額外獲得0.1股(1元 / 10元)。

除權後參考價 = 除權前收盤價 / (1 + 股票股利(元) / 10)

情境模擬:假設B公司股價100元,宣布配發2元股票股利。你持有1張(1000股)B公司股票。

  • 除權前:你的股票總市值為 100元 * 1000股 = 100,000元。
  • 除權後:你會額外得到 (2元 / 10元) * 1000股 = 200股。總持股數變為1200股。股價則變為 100 / (1 + 2/10) = 83.33元。
  • 總資產:83.33元 * 1200股 ≈ 100,000元。總價值依然不變!

3. 同時除權又除息:混合運算

如果公司同時配股又配息,只需將上述兩個公式結合,先減去現金股利,再除以股本膨脹的比例。

除權息後參考價 = (除權息前收盤價 – 現金股利) / (1 + 股票股利 / 10)

💡 推薦閱讀:打好投資基礎

想了解更多股市入門知識嗎?這篇文章能為您建立更穩固的基礎:
日經指數期貨全攻略:從入門教學到2025年最新交易策略與保證金解析

除權息的真正好處:「填息」才是硬道理

如果除權息當下總資產不變,那投資人忙活一場是為了什麼?這就帶出了除權息投資中最重要的概念——「填權息」

  • 填息:指股價在除息後,重新漲回到除息前的價格水準。
  • 填權:指股價在除權後,重新漲回到除權前的價格水準。

只有當公司完成「填權息」,你所領到的股利才算是真正放進口袋的額外報酬。反之,如果股價在除權息後不漲反跌,遲遲無法回到原來的價位,這種情況稱為「貼權息」,代表你雖然領了股利,卻賠了股票的價差,得不償失。對投資新手來說,與其盲目追求高現金殖利率是什麼,不如選擇一家營運穩健、具備填息能力的績優公司,這才是長期投資的致勝之道。

如何查詢除權息日期?關鍵時程不錯過

臺灣的除權息旺季通常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8月。想參與除權息,必須在「除權息交易日」的前一個交易日(含)之前買進股票。以下是幾個查詢除權息日程的權威管道:

我該參與除權息嗎?三大關鍵決策點

這可能是所有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決定是否參與除權息,並非單純的「好」或「不好」,而是一個需要綜合考量的策略性問題。以下三大關鍵點,能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判斷。

決策考量點 核心分析 對應策略
1. 稅務成本 股利所得需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或採分離課稅,對於高所得稅率者,參與除權息的稅務成本較高。此外,單筆股利超過2萬元還需繳納2.11%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高稅率者可考慮在除權息前賣出股票,待除權息後再買回,進行「棄權息」操作以合法節稅。
2. 市場特殊行情 除權息前後常伴隨三種特殊行情:融券強制回補、棄權息賣壓、填權息行情。這些現象會造成股價短期波動加劇。 可觀察市場動態,例如若棄權息賣壓沉重,可能代表除權息後的回補力道強勁,帶來填息機會。
3. 公司基本面 公司是否具備長期成長潛力與穩定的獲利能力,是決定其能否順利「填權息」的根本。 長期價值投資者應專注於公司基本面,若對公司前景有信心,則可長期持有並參與除權息,享受複利成長。

⚠️ 「棄權息賣壓」與「填息行情」的連動

由於稅務考量,許多大戶或高所得者會選擇在除權息前賣出持股,這股賣壓稱為「棄權息賣壓」。然而,這些賣出的資金通常會在除權息後,趁股價下跌時重新進場買回,這股回補的買盤就形成了所謂的「填息行情」。因此,棄權息的賣壓越大,往往也預示著除權息後回補的力道可能越強,股價填息的機率也相對提高。

💡 推薦閱讀:高殖利率投資術

對高股息投資有興趣?深入了解現金殖利率的計算與應用,能幫助您做出更好的決策:
VOO派息全解析:2025年領息月曆、殖利率與稅務策略,專家帶你穩健

總結:理性看待除權息,專注企業長期價值

總結來說,除權息本身並不是一個直接獲利的保證,它更像是一家公司價值的重新分配。投資人是否參與,應回歸到自身的投資策略、稅務狀況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判斷。與其追逐短期的除權息行情,不如將心力專注於挖掘那些體質強健、能夠持續創造價值並成功填權息的優質企業,這才是通往穩健獲利的康莊大道。對於新手投資者而言,理解股票入門教學的基礎觀念,遠比單純追求高股息更為重要。

除權息常見問題 (FAQ)

Q1:什麼時候可以領到股利?

在除權息交易日後,公司會訂定一個「股利發放日」,通常會落在除權息基準日後的1個月內。屆時現金股利會直接匯入您的證券交割銀行帳戶,股票股利則會匯入您的集保帳戶。

Q2:領到的股利需要繳稅嗎?

是的。目前臺灣股利所得稅採兩種方式擇優計算:一是「合併計稅」,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總額,並享有8.5%的可抵減稅額(上限8萬元);二是「分離課稅」,股利所得以28%的稅率分開計算。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所得級距選擇最有利的方式。

Q3:除權息一定會填息嗎?

不一定。填息與否取決於市場對該公司未來營運的信心、當時的整體市場氛圍以及資金流向等多重因素。一家獲利穩定、前景看好的公司,填息的機率相對較高,但並非絕對保證。

Q4:除權息前股價通常會上漲嗎?

市場上確實存在所謂的「除權息行情」,部分投資人會因為預期領取股利而提前買進,推升股價。然而,這並非定律,股價漲跌仍受公司基本面與市場整體的影響。追逐短期行情存在風險,投資前應謹慎評估。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