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儲蓄險全攻略】儲蓄保單適合誰?解約損失精算,一篇看懂優缺點與避險3大招

【儲蓄險全攻略】儲蓄保單適合誰?解約損失精算,一篇看懂優缺點與避險3大招

2025 年 11 月 14 日

瀏覽量17
【儲蓄險全攻略】儲蓄保單適合誰?解約損失精算,一篇看懂優缺點與避險3大招

你是否也曾被「儲蓄險是強迫存錢的好工具」這句話打動,卻又害怕網路上「提前解約血本無歸」的慘痛案例?儲蓄保單就像一把雙面刃,用對了能穩定累積資產,用錯了卻可能讓你的資金卡死、欲哭無淚。究竟儲蓄保單適合誰?最讓人擔憂的儲蓄險解約損失又該如何計算?本文將帶你從頭解析儲蓄保單的真實面貌,並提供你三個實用的解套妙招,讓你無論是買前評估還是買後應對,都能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儲蓄保單是什麼?先從4大優缺點看清真相

在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儲蓄險之前,得先徹底了解它的本質。儲蓄險,全名為「儲蓄型人壽保險」,本質上是結合了「儲蓄」與「壽險保障」的金融商品。你繳的保費一部分用來累積你的儲蓄帳戶價值,另一部分則提供小額的身故保障。讓我們先從它的優缺點來掀開神秘面紗。

優點一:強迫儲蓄,專治月光族

對於許多很難存下錢的「月光族」或理財新手而言,儲蓄險的定期繳費機制,形成了一種溫和的財務紀律。每個月或每年固定扣款,就像是為你的未來「預扣」一筆儲蓄,不知不覺中就能累積一筆可觀的資金,避免你因為一時的消費衝動而花掉本該存下的錢。

優點二:穩定增值,風險趨近於零

相較於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儲蓄險的價值增長幾乎不受市場波動影響。保單的價值會按照預定利率或宣告利率穩定成長,提供了一個「保本」且「微利」的環境。對於無法承受任何本金虧損的極度保守型人士來說,這份穩定性是最大的吸引力。

缺點一:資金閉鎖期長,流動性極差

這是儲蓄險最致命的缺點。一旦投保,你的資金就會被鎖在保單裡至少6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在繳費期間內需要動用這筆錢,唯一的途徑通常是「提前解約」,而這往往伴隨著本金虧損的慘痛代價。這也是儲蓄險解約損失問題的根源。

缺點二:報酬率偏低,難以抵抗通貨膨脹

為了提供穩定性,儲蓄險犧牲了報酬率。其內部的真實報酬率(IRR)通常不高,期滿後可能僅略高於銀行定存。在現今通貨膨脹動輒超過2-3%的時代,儲蓄險的微薄增值,很可能讓你的資產實質購買力隨著時間流逝而縮水。想了解更多關於IRR的計算,可以參考【儲蓄險宣告利率全解析:6年期IRR計算教學與解約時機一篇搞懂】

你真的適合儲蓄保單嗎?從適合與不適合族群自我檢視

了解優缺點後,問題的核心回到了「儲蓄保單適合誰」?以下我們將人群清晰地劃分為適合與不適合的族群,幫助你對號入座。

✅【適合族群1】有明確中長期儲蓄目標的人

如果你有一個不會在短期內改變的財務目標,例如預計6年後要付房屋頭期款、10年後籌措子女的大學教育基金,或20年後規劃退休金。儲蓄險的長閉鎖期正好能幫助你專款專用,避免資金被挪作他用。

✅【適合族群2】無法克制消費慾望的理財新手

對於剛出社會,或是總是存不了錢的人來說,儲蓄險的「強迫」性質是一大利器。它能幫助你建立固定的儲蓄習慣,先存後花,為未來的財務穩定打下基礎。

✅【適合族群3】尋求極度保守的資產配置者

如果你的投資心法是「保本」遠大於「獲利」,無法接受任何市場波動帶來的虧損風險,那麼儲蓄險可以作為你資產配置中最穩固的基石,提供一個安心的避風港。

❌【不適合族群1】短期內(1-3年)有資金週轉需求的人

這類族群是購買儲蓄險的最大受災戶。如果你預計在短期內有創業、結婚、買車等大額支出,或本身是收入不穩定的自由工作者,千萬不要將緊急備用金投入儲蓄險,否則極差的流動性會讓你陷入財務困境。

❌【不適合族群2】追求高報酬率的積極型投資者

如果你了解並願意承受風險以換取更高的回報,那麼有許多更有效率的投資工具,例如指數型基金(ETF)、績優股等。將資金長時間鎖在低報酬率的儲蓄險中,對你而言是巨大的機會成本損失。

後悔了想解約?先算算儲蓄險解約損失有多驚人

人生總有意外,若真的不幸買了才發現不適合,或臨時需要用錢,就必須面對解約虧損的問題。到底為什麼會虧損?又會虧多少呢?

為什麼提前解約會虧損?秒懂「保單價值準備金」的秘密

提前解約拿回的錢稱為「解約金」,而解約金的多寡取決於「保單價值準備金(簡稱保價金)」。你可以把保價金想像成你在保險公司的存款帳戶。你繳的保費,會先扣除保險公司的營運成本、業務員佣金、以及壽險保障的成本後,剩餘的錢才會進入這個帳戶開始計息。這也是為什麼在投保初期,保價金的累積速度非常慢,甚至遠低於你所繳的總保費。通常要等到繳費期滿(例如第6年末),保價金才會剛好超過或等於你的總繳保費,這就是所謂的「保本」。若在此之前解約,拿回的解約金低於總繳保費,就造成了實際虧損。相關資訊也可參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說明。

如何試算你的解約金?教你看懂保單上的關鍵數字

要查詢你的解約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翻開你的保單合約書,找到「保單價值暨解約金表」。這張表格會清楚列出在每一個保單年度末,你能拿回的解約金金額。你只需將該年度的解約金與你到那時為止的「累積總繳保費」做比較,就能立刻算出你的虧損金額。

案例分析:以6年期儲蓄險為例,第3年解約會損失多少?

讓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感受一下解約損失的衝擊。

保單年度末 年繳保費 累積總繳保費 年度末解約金(舉例) 解約損益
1 NT$100,000 NT$100,000 NT$75,000 -NT$25,000
2 NT$100,000 NT$200,000 NT$160,000 -NT$40,000
3 NT$100,000 NT$300,000 NT$250,000 -NT$50,000
6 NT$100,000 NT$600,000 NT$605,000 +NT$5,000

*注意:上表為示意,實際數字請以您的保單為準。

從上表可見,如果在第3年末解約,累積已繳了30萬保費,但只能拿回25萬,直接虧損5萬元!這就是為什麼在投保前,確認這筆資金在未來6年內都「絕對」不會動用到,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

急用錢免驚!除了認賠解約,你還有這3個更好的選擇

如果真的面臨繳不出保費或急需用錢的窘境,切記「直接解約」是下下策。在那之前,你還有幾個更靈活、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的選項。

選擇一:辦理「減額繳清」,減輕後續繳費壓力

  • 做法:用目前累積的保價金,一次性繳清剩餘的保費。但相對地,你的保險金額(保障額度)也會跟著降低。
  • 優點:不用再繳後續保費,財務壓力立刻減輕,且原始的保單合約依然有效,保價金會繼續在內部滾存,直到期滿。
  • 適合情境:預算永久性縮減,無法再負擔未來的保費,但短期內沒有立即的現金需求。

選擇二:利用「保單借款」,應急短期資金需求

  • 做法:向保險公司以自己的保單作為擔保品,借出保價金的一部分(通常可借7-9成)。這筆錢需要支付利息。
  • 優點:申請快速、不需審核個人信用,且保單合約持續有效。只要按時還款,對保單權益影響不大。
  • 適合情境:臨時性、短期(例如幾個月內)的資金缺口,且確定未來有能力償還本息。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小額借款管道

選擇三:考慮「展期定期保險」,保留壽險保障

  • 做法:將當下的保價金,全數用來購買一份與原保單「相同保額」的「定期壽險」。
  • 優點:不用再繳保費,但能在一定期間內,保留原有的壽險保障額度。
  • 適合情境:雖然沒有錢繼續繳費,但家庭責任重大,仍非常需要壽險保障的人。要注意的是,展期後儲蓄的功能就消失了。

儲蓄險常見問題 (FAQ)

Q1:儲蓄險繳費期滿後,應該要馬上解約嗎?

不一定。繳費期滿僅代表你不用再付錢,但保單內的價值會持續依宣告利率複利滾存。如果沒有立即的資金需求,可以讓資金繼續在保單內增值,通常放越久,整體的內部報酬率(IRR)會越高。建議在考慮解約前,先試算一下繼續放著的增值效益。

Q2:美元儲蓄險和台幣儲蓄險,哪個解約風險比較大?

美元儲蓄險除了有提前解約的本金虧損風險外,還多了一層「匯率風險」。當你要將解約後拿到的美元換回台幣時,如果當時美元貶值,你換回的台幣就會縮水,造成額外損失。反之,若美元升值則能獲利。因此,美元保單的整體風險相對較高。

Q3:解約後拿到的錢,需要被課稅嗎?

根據台灣的所得稅法規定,人身保險的給付(包含解約金)是免納所得稅的。因此,個人在解約後拿回的錢,不論是虧損還是獲利,都不需要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Q4:儲蓄險的「猶豫期」是什麼?跟解約有什麼不同?

「猶豫期」又稱「契約撤銷權」,是指保戶在收到保單的隔天起算10天內,如果反悔,可以無條件向保險公司申請撤銷合約,保險公司必須無息退還所有已繳保費,沒有任何損失。而「解約」則是在超過10天猶豫期後才終止合約,此時就會產生前面所討論的解約金計算與可能的虧損問題。

總結

總結來說,儲蓄保單是一個專為特定族群設計的「長期」且「保守」的理財工具。它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財務紀律與穩定的資產累積,但代價就是犧牲了資金流動性與潛在的更高報酬。在投入資金前,請務必誠實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儲蓄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確認這筆錢在未來數年內絕不動用。若不幸買了才發現不適合,切記「解約」是最後的選項,應優先考慮減額繳清或保單借款等替代方案,才能最大化地保全你的辛苦錢。希望這份關於儲蓄保單適合誰儲蓄險解約損失的完整指南,能幫助你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