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CAGR 計算器:2025 年複利計算機,年均複合成長率是什麼?一次搞懂如何計算、高低意義與IRR差異

CAGR 計算器:2025 年複利計算機,年均複合成長率是什麼?一次搞懂如何計算、高低意義與IRR差異

2025 年 7 月 10 日

   更新日期:2025 年 7 月 10 日

瀏覽量107
CAGR 計算器:2025 年複利計算機,年均複合成長率是什麼?一次搞懂如何計算、高低意義與IRR差異

欸,聊到看一家公司或一項投資有沒有成長潛力,很多朋友第一個反應就是看它去年賺了多少、今年賺了多少,對吧?看著營收或股價上沖下洗,心情也跟著坐雲霄飛車。但說真的,只看一兩年的數據,就像只看一張照片就想斷定一個人的未來,這風險可不小啊!

市場總有起伏,公司經營也難免遇到顛簸。如果今年成長50%,明年衰退20%,後年又大漲60%,你到底該怎麼評估它的「平均實力」?這時候,一個更「穩」、更能撫平短期波動、看穿長期趨勢的指標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投資界的老司機們都愛用的工具——年均複合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CAGR

到底什麼是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別被名字嚇到了

每次講到「複合」、「成長率」這些詞,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就開始頭痛了。別擔心,我們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來理解它。你可以把 CAGR 想像成一位「老實的平均班長」。

這位班長的工作很簡單:他不管你中間過程考過幾次100分,或是不小心考了幾次不及格。他只關心你「一開始的成績」「最終的成績」,然後幫你計算出:「如果你每年都以一個『固定』的進步率成長,要花多少年才能從最初的成績達到最終的成績?」那個固定的進步率,就是CAGR。

所以,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的核心,就是衡量一項投資或一家公司的價值,在一段特定時間內,平均下來每年的「複利」成長速度。它提供了一個平滑、穩定的視角,幫助我們看清長期趨勢,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場雜訊給迷惑。

專業點說,CAGR的計算公式長這樣

我知道,看到數學公式就頭痛的朋友肯定不少。但別急著跳過,理解公式能幫助你更深入地掌握它的精髓。其實它一點也不複雜:

CAGR = (期末價值 / 期初價值)^(1 / 年數) – 1

  • 期末價值 (Ending Value):你衡量時間段結束時的資產或數據(例如:最後一年的股價、營收)。
  • 期初價值 (Beginning Value):你衡量時間段開始時的資產或數據(例如:第一年的股價、營收)。
  • 年數 (Number of Years):整個時間段的總年數。

看不懂?沒關係,我們馬上舉個例子,保證你秒懂。

手把手教你算CAGR,其實比想像中簡單!

理論講完了,我們來點實際的。假設你看好一家潛力無限的科技公司,我們叫它「未來科技」。

情境一:從投資人角度看

你在2021年初,用每股100元的價格買入了「未來科技」的股票,總共投入了10,000元。到了2025年初,股價漲到了250元,你的股票市值也成長到了25,000元。這段時間是4年(從2021年初到2025年初)。

那麼,你這筆投資的CAGR是多少呢?

  • 期初價值:10,000元
  • 期末價值:25,000元
  • 年數:4年

套入公式:
CAGR = (25,000 / 10,000)^(1 / 4) – 1
CAGR = (2.5)^(0.25) – 1
CAGR ≈ 1.2574 – 1
CAGR ≈ 0.2574,也就是 25.74%

這數字代表什麼?它告訴你,你這筆對「未來科技」的投資,在這4年裡,平均每年以25.74%的複利在成長。是不是比單看某一年股價漲跌50%來得更有參考價值?

情境二:從公司角度看

我們換個角度,直接看「未來科技」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假設它的營收數據如下:

  • 2021年營收:5,000萬
  • 2022年營收:4,500萬(哎呀,衰退了)
  • 2023年營收:7,000萬(強力反彈!)
  • 2024年營收:8,000萬

如果只看2021到2022年,你會覺得這公司不行了,衰退了10%。但如果只看2022到2023年,你又會覺得它簡直是明日之星,成長了55.6%!這波動太大了,怎麼辦?讓CAGR來告訴我們真相。我們計算從2021年底到2024年底這3年的CAGR。

  • 期初價值:5,000萬
  • 期末價值:8,000萬
  • 年數:3年

套入公式:
CAGR = (8,000 / 5,000)^(1 / 3) – 1
CAGR = (1.6)^(0.3333) – 1
CAGR ≈ 1.1696 – 1
CAGR ≈ 0.1696,也就是 16.96%

看到了嗎?儘管中間經歷了衰退,但從3年的長度來看,這家公司的營收平均每年還是有將近17%的穩健成長。這就是CAGR撫平波動、展現長期趨勢的魅力。

懶人福音:善用線上的CAGR計算器

「我知道了,但我數學真的不行,看到次方就頭暈!」

你的心聲我聽到了!在2025年的今天,我們當然要善用工具。你完全不需要自己手動計算,網路上有大把現成的「cagr 计算 器」。你只需要在Google上搜尋,就能找到像 Investopedia 提供的線上計算機,輸入期初價值、期末價值和年數,答案立刻就出來了,非常方便!

CAGR數值高低,究竟代表什麼?

算出了CAGR,下一個問題肯定是:「那…這個數字是高還是低?」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答案,關鍵在於「比較」和「背景」

1. 和誰比?行業與市場

一個20%的CAGR,放在一個成熟、飽和的傳統產業(例如:食品、鋼鐵),那可能已經是驚為天人的表現了。但如果放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領域(例如:AI、電動車),20%可能只是「合格」水準,同行龍頭搞不好都是50%起跳。

所以,評估CAGR的第一步,永遠是把它和同產業的競爭對手,以及整個行業的平均成長率做比較

2. 在什麼階段?公司生命週期

一家剛成立三五年的新創公司,基期低,業務擴張快,連續幾年營收CAGR達到50%甚至100%都不足為奇。但對於像可口可樂、寶僑(P&G)這樣市值幾千億美元的超級巨無霸來說,它們的業務遍及全球,基礎已經非常龐大,還能維持5%-10%的CAGR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所以,對待不同體量和發展階段的公司,要有不同的期望值。

3. 警惕「高CAGR陷阱」

高CAGR固然誘人,但也要小心背後的陷阱。有時候,極高的CAGR可能是因為期初值太低(例如,從100萬成長到1000萬),或是因為併購等一次性事件導致的跳躍式成長,這種成長未必能持續。穩定、可持續的中高CAGR,往往比曇花一現的超高CAGR更有價值。

想深入了解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基本面與投資潛力嗎?我們網站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推薦閱讀: 台股入門》ETF投資懶人包,新手也能輕鬆學會的2種ETF策略

老司機對決:CAGR vs. 內部報酬率(IRR)

在評估投資績效時,另一個經常被提到的指標是「內部報酬率(IRR)」。很多人會把它們搞混,但其實它們的應用場景完全不同。這兩者的差別,就像是兩種不同的旅行計畫。

CAGR:一趟單純的點對點直達旅程

CAGR非常單純。它只關心你「出發時帶了多少錢(單筆投入)」「抵達目的地時剩下多少錢(最終價值)」。它假設你中途沒有再多存錢進來,也沒有領錢出去。它計算的是這趟旅程「等效的」年均回報率。

適用情境:一次性買入一檔股票或基金,然後長期持有,最後看總成果。

IRR:一趟複雜的多站點公路旅行

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則要複雜得多。它考慮了旅程中所有的現金流動。你可能第一年投入一筆錢,第三年又追加投資,第五年領了一筆股息,第七年賣掉一部分…IRR會把這些所有不同時間點的「投入」和「取出」都計算在內,告訴你考慮了這些複雜現金流之後的真實年化報酬率。

適用情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買儲蓄險、或是任何有多次資金投入和取出的複雜投資專案。

一句話總結:單筆投資、從頭到尾不動的,看CAGR就夠了;如果你在投資過程中,像存錢筒一樣不斷有資金進進出出,那IRR才能給你更準確的答案。

如果你對IRR這個更進階的指標感興趣,想知道如何計算儲蓄險或定期定額的真實回報,可以深入閱讀這篇文章。

推薦閱讀: 內部報酬率(IRR)是什麼?跟投資報酬率ROI哪裡不同?(附EXCEL計算教學)

CAGR的優點與「盲點」,你必須知道

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完美的,CAGR也不例外。作為一個精明的投資者,我們必須清楚它的好,也要明白它的壞。

CAGR的迷人之處(優點)

  • 簡單直觀:提供一個單一數字,就能快速比較不同投資標的在特定時期內的長期表現。
  • 撫平波動:對於那些獲利或股價起伏劇烈的成長股,CAGR能有效濾除短期雜訊,展現更平滑的長期趨勢。
  • 通用性強:不僅能用在股票投資,計算公司營收、利潤、用戶數等各種需要衡量成長性的數據都適用,也可以參考 維基百科的說明 來佐證其泛用性。

CAGR沒告訴你的事(缺點與限制)

  • 過去不等於未來:這是所有歷史數據指標的通病。就算一家公司過去5年的CAGR高達30%,也不保證未來5年能複製同樣的輝煌。它只是參考,絕非預測。
  • 忽略過程的顛簸:CAGR只看起點和終點,完全忽略了中間的過程。兩筆投資可能CAGR同為15%,但一筆是穩定每年成長,另一筆則是腰斬後再翻倍。後者的風險顯然高得多,但CAGR看不出來。
  • 對現金流「裝瞎」:如前所述,CAGR只適用於單筆投入。任何中途的追加投資、部分賣出或股息再投入,都會讓CAGR的計算失真。
  • 假設「完美複利」:CAGR模型假設每年的成長都會在下一年完美地滾入本金再生長,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數學模型,與現實世界的複雜情況可能存在差距。
  • 完全不看風險:高報酬往往伴隨高風險。CAGR只告訴你報酬,卻沒告訴你為了這個報酬承受了多大的波動風險。要評估風險,還需要搭配夏普比率(Sharpe Ratio)等其他指標。

FAQ:關於CAGR的快問快答

Q1:CAGR可以是負數嗎?那代表什麼?

A:當然可以。如果你的期末價值低於期初價值(也就是投資虧損了),算出來的CAGR就會是負數。例如,一筆投資從10,000元開始,3年後剩下7,000元,CAGR就是 -11.2%。它代表你的資產在這段時間內,平均每年以11.2%的速度在「縮水」。

Q2:計算CAGR時,用幾年的數據比較好?

A:這取決於你的分析目的。一般來說,3到5年是一個常見且比較理想的區間。時間太短(如1-2年),容易受到短期事件的極端影響,失去CAGR撫平波動的意義。時間太長(如10年以上),可能公司所處的產業環境、商業模式都已發生巨大變化,參考價值會下降。

Q3:既然有線上計算器,我還需要懂CAGR公式嗎?

A:我強烈建議你至少理解公式背後的邏輯。即使你都用計算器,理解公式能幫助你清楚知道這個數字的「前提假設」和「限制」,避免錯誤解讀或濫用。知道它只看頭尾、忽略過程,你才會在使用它時更加警惕,並去尋找其他指標來彌補它的盲點。

Q4:在哪裡可以找到計算CAGR所需要的數據?

A:對於上市公司,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你可以在公司的官方網站找到「投資者關係」欄目,下載歷年的財務報告(年報、季報)。此外,各大財經資訊網站(如Yahoo Finance、Google Finance等)也都會整理好這些歷史數據,方便你查詢和使用。

總結:把CAGR當作你的「望遠鏡」,而非「水晶球」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做個總結。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它能幫我們撥開短期市場的迷霧,看到一家公司或一項投資更長期的成長趨勢。它就像一副「望遠鏡」,讓我們能看得更遠、更穩。

但請務必記住,CAGR不是一顆能預測未來的水晶球。它有其盲點,它忽略了風險、忽略了過程的波動、也忽略了複雜的現金流。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會把CAGR作為評估的重要參考,但絕不會只看這一個數字就做出決策。你需要將它與行業對比、與公司自身發展階段結合,並輔以其他財務指標,才能描繪出一幅更完整、更真實的投資地圖。善用這個工具,你就能在投資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