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2025遺產稅規劃懶人包】一篇搞懂免稅額、生前贈與,5大節稅策略大公開!

【2025遺產稅規劃懶人包】一篇搞懂免稅額、生前贈與,5大節稅策略大公開!

2025 年 10 月 22 日

瀏覽量13
【2025遺產稅規劃懶人包】一篇搞懂免稅額、生前贈與,5大節稅策略大公開!

您是否也擔心辛苦一輩子累積的資產,未來會因為高額的遺產稅而大幅縮水?財富傳承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的課題,透過完善的遺產稅規劃,不僅能避免子女間的紛爭,更能合法地節省可觀的稅金。尤其在考慮生前贈與節稅時,更需要了解最新的遺產稅免稅額規定。本文將為您完整解析2025年最新的遺產稅規定,比較生前贈與與身後繼承的差異,並提供五個最實用的遺產稅規劃策略,讓您輕鬆守護畢生心血。

本文核心內容

  • 最新遺產稅規定:2025年免稅額、扣除額與稅率級距詳解。
  • 傳承方式大對決: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種方式最能節稅?
  • 五大節稅策略:從分年贈與到保險規劃,掌握財富傳承的黃金鑰匙。
  • 常見疑問解答:釐清申報期限、納稅義務人等關鍵問題。

什麼是遺產稅?2025最新免稅額與稅率級距一次看

遺產稅,是指當一個人過世後,政府針對其所留下的財產(遺產)向繼承人課徵的一種稅負。規劃得當,就能大幅降低稅務負擔。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計算遺產稅的三個核心要素:免稅額、扣除額與稅率。

2025年遺產稅免稅額是多少?

根據臺灣財政部的現行規定,2025年的遺產稅免稅額為每位被繼承人1,333萬元。這意味著,如果遺產總額在這個金額以下,理論上就不需要繳納遺產稅。但請注意,這只是最基本的門檻,善用「扣除額」才能更有效地降低稅基。

除了免稅額,還有哪些扣除額可以善用?

扣除額是節稅的關鍵!它們可以從遺產總額中扣除,進一步減少應稅的遺產淨額。以下整理出常見的扣除額項目,供您參考:

扣除額項目 金額 (新臺幣) 備註
配偶扣除額 553萬元 被繼承人遺有配偶者適用。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 每人56萬元 子女、孫子女等。若為未成年,可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的年數,每年加扣56萬元。
父母扣除額 每人138萬元 被繼承人遺有父母者適用。
重度以上身心障礙扣除額 每人693萬元 繼承人為符合資格的身心障礙者。
受被繼承人扶養之兄弟姊妹、祖父母扣除額 每人56萬元 若為未成年,同樣有加扣規定。
喪葬費扣除額 138萬元 不需提供證明文件即可扣除。

遺產稅計算公式與三級距稅率詳解

了解免稅額與扣除額後,就可以計算「遺產淨額」,並對應到不同的稅率級距。公式如下:

遺產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 = 遺產淨額

遺產淨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 應納遺產稅額

目前的遺產稅採三級累進稅率,具體如下:

遺產淨額 (新臺幣) 稅率 累進差額
5,000萬元以下 10% 0元
超過5,000萬元至1億元 15% 250萬元
超過1億元 20% 750萬元

財富傳承的十字路口: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個最節稅?

許多人會猶豫,財產應該在生前就透過「贈與」的方式移轉給子女,還是等到身後再由他們「繼承」?這兩種方式在稅務上有著天壤之別,選擇哪一種,取決於您的資產類型與家庭狀況。

「生前贈與」的優點與稅務考量

生前贈與最大的好處是自主性高,可以指定將財產給予特定的人。其核心節稅工具是每人每年有244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這表示,贈與人每年可以贈與244萬元以下的財產給任何人而無須繳納贈與稅。夫妻兩人若想贈與給一位子女,每年免稅額度可達488萬元。

然而,贈與不動產時需要特別注意,除了贈與稅,還可能產生土地增值稅契稅,這兩筆稅負可能相當可觀。

延伸閱讀

想深入了解贈與稅的計算細節與申報方式嗎?推薦您閱讀這篇保姆級整理文章:贈與稅怎麼算?2025 最新稅率、試算方式、申報方法…保姆級整理

「死後繼承」的優點與稅務考量

透過繼承方式移轉財產,雖然無法自主決定分配方式(除非預立遺囑),但在稅務上通常更具優勢。繼承除了享有1,333萬的遺產稅免稅額外,還可以加上前述的各項扣除額,整體免稅額度可能遠高於贈與稅。更重要的是,繼承取得的不動產,免徵土地增值稅與契稅,這是一大節稅誘因。

關鍵比較:不動產、現金、股票,哪種資產適合哪種傳承方式?

不同的資產,適合的傳承方式也不同。以下為您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比較:

資產類型 推薦傳承方式 原因分析
現金 生前贈與 運用每年244萬免稅額,分批移轉,靈活且稅負低。
不動產 死後繼承 可免除高額的土地增值稅與契稅。未來子女若出售,房地取得成本以繼承時的公告現值計算,可有效降低房地合一稅。
股票/基金 兩者皆可 贈與或繼承皆以「時價」計算價值。可利用生前贈與分散移轉,或納入遺產總額計算。需視整體資產配置與價值而定。

遺產稅規劃的5大黃金策略

了解基本規則後,接著介紹五種實務上最常被用來進行遺產稅規劃的策略,幫助您更有效地傳承財富。

策略一:善用每年244萬贈與稅免稅額,分年贈與現金

這是最簡單直接的節稅方式。若您身體狀況良好,且距離財富傳承尚有充足時間,可以每年將部分現金贈與給子女。一對夫妻每年最多可贈與488萬元給一個孩子,十年下來就是4,880萬元,完全免稅,能大幅降低未來遺產總額。

策略二:透過「保險」規劃,創造免稅資產傳承

人壽保險是遺產規劃的利器。根據保險法規定,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金,不計入被保險人的遺產總額。這代表您可以透過購買保單,將一筆資金直接、免稅地留給指定的家人。此外,保險金也能提供繼承人一筆現金流,用以支付可能產生的遺產稅,避免他們需要變賣資產繳稅的窘境。

延伸閱讀

保險規劃是整體理財的一部分,想了解更多元的理財方式嗎?請參考:2025理財規劃:七步走向財富自由,六大核心領域 × 五大關鍵好處,穩健實現財務目標!

策略三:不動產傳承的稅務規劃與時機選擇

如前所述,不動產因涉及土地增值稅,通常建議採用「繼承」而非「贈與」。若想在生前移轉,可以考慮「賣賣」的方式,但需注意資金流向的真實性,避免被國稅局認定為假買賣、真贈與。子女未來出售房產時,也需考慮房地合一稅的問題。

策略四:考慮「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節稅效果

這是夫妻間非常重要的一項權利。當配偶一方過世時,生存方可以主張行使此權利,計算兩人婚後財產的差額,並取回差額的一半。這筆被取回的財產不計入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節稅效果非常顯著。尤其適用於夫妻財產差距較大的情況。

策略五:成立「信託」,兼顧財產控制與稅務規劃

信託是一種更進階的規劃工具。您可以將財產(如股票、現金、不動產)委託給信託機構,並約定管理與分配方式。透過信託,您可以在生前就規劃好財產的用途(例如:子女的教育基金、生活費),避免後代揮霍或被他人詐騙,同時也能達到部分節稅的效果。此方式較為複雜,建議諮詢專業人士。

常見問題 (FAQ)

被繼承人死亡前多久的贈與,會被計入遺產總額課稅?

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給特定親屬(如配偶、子女、孫子女、父母、兄弟姊妹及其配偶)的財產,會被視為遺產,必須併入遺產總額課稅。這就是所謂的「擬制遺產」,目的是為了防止人們在臨終前透過密集贈與來規避遺產稅。

誰是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申報期限是多久?

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依序為:有遺囑執行人者,為遺囑執行人;無遺囑執行人者,為繼承人及受遺贈人;無遺囑執行人及繼承人者,為依法選定之遺產管理人。申報期限為被繼承人死亡之日起6個月內,若有正當理由,可以書面申請延長,最多可延長3個月。

如果遺產不多,還需要做遺產稅規劃嗎?

絕對需要。遺產規劃不僅僅是為了節稅,更重要的是確保財產順利、和平地傳承。即使遺產總額低於免稅額,若沒有妥善規劃,仍可能引發家庭紛爭。例如,預立遺囑可以明確表達您的意願,避免繼承人因財產分配問題產生矛盾。因此,無論資產多寡,都建議進行基本的財富傳承規劃。

繼承的房地產馬上賣掉,稅務上要注意什麼?

繼承人若出售繼承來的房地產,需要繳納「房地合一稅」。稅額的計算基礎是「售價」減去「繼承時的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再減去相關費用。因為繼承時的成本認定較低,若短期內出售,獲利金額可能會很高,導致稅負沉重。規劃時需將此稅負納入考量。

總結

總結來說,有效的遺產稅規劃是保障資產、順利傳承的關鍵。它是一項需要耐心與智慧的長期工程,絕非一蹴可幾。本文介紹了2025年最新的遺產稅免稅額與扣除額,深入比較了生前贈與和死後繼承的利弊,並提供了五大實用節稅策略。

建議您及早檢視自身的資產狀況,了解不同資產類型的稅務特性,並根據家庭成員的需求進行通盤考量。在必要時,諮詢會計師、律師或理財顧問等專業人士的意見,量身打造最適合您的財富傳承計畫。立即開始您的遺產稅規劃,不僅是對自己畢生努力的負責,更是給予家人最安心、最穩固的保障。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