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動能投資策略全解析:專家教您如何捕捉強勢股?從選股指標到實戰教學

動能投資策略全解析:專家教您如何捕捉強勢股?從選股指標到實戰教學

2025 年 8 月 4 日

   更新日期:2025 年 8 月 4 日

瀏覽量55
動能投資策略全解析:專家教您如何捕捉強勢股?從選股指標到實戰教學

什麼是動能投資?揭開「追漲殺跌」的專業面紗

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您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困惑:市場上漲時,總感覺自己慢了半拍,錯過了最佳上車時機;而當市場轉向下跌時,又未能及時離場,導致利潤回吐甚至本金虧損?如果您對此感同身受,那麼「動能投資策略」或許就是您正在尋找的答案。這是一種旨在捕捉並順應市場趨勢的投資方法,其核心理念與華爾街名言「趨勢是您最好的朋友」(The trend is your friend)不謀而合。

動能投資的核心邏輯:強者恆強,順勢而為

動能投資,英文為 Momentum Investing,其基礎並非深奧的財務模型或內幕消息,而是一個基於市場心理和行為金融學的簡單觀察: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強勁的資產(如股票),在短期未來很可能繼續保持其強勢;反之,表現疲軟的資產則可能持續弱勢。

這就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領先的選手往往體能、技巧和狀態都處於巔峰,他們更有可能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動能投資者所做的,就是找出這些「領先選手」,在他們加速時加入,並在他們顯露疲態時離場。這種看似「追漲殺跌」的行為,在動能投資的框架下,其實是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紀律在支撐的。

💡 動能效應 (Momentum Effect) 的學術支持

動能投資並非空穴來風。早在1993年,學者Jegadeesh和Titman就在其著名論文中證實了「動能效應」的存在。他們的研究發現,根據過去3到12個月的表現篩選出的贏家投資組合(Winners Portfolio),在未來數月內的表現顯著優於輸家投資組合(Losers Portfolio)。這一發現在全球多個市場和不同資產類別中都得到了反覆驗證,為動能投資策略提供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動能投資 vs. 價值投資:一場矛與盾的對決

談到投資策略,最常與動能投資相提並論的,無疑是股神巴菲特所推崇的「價值投資」。如果說動能投資是乘風破浪的衝浪手,那麼價值投資就是尋找深海遺珠的潛水員。兩者的投資哲學、選股標準和操作方式可謂大相徑庭。究竟哪一種更適合您?讓我們透過一個清晰的比較來一探究竟。

比較維度 🚀 動能投資 💎 價值投資
核心哲學 市場短期是有效的,趨勢會持續。相信「強者恆強」。 市場短期是無效的,價格會回歸價值。尋找「物超所值」。
買入信號 價格突破新高、成交量放大、技術指標呈現強勢。 股價遠低於其內在價值(安全邊際),公司基本面良好。
賣出信號 趨勢反轉、跌破關鍵支撐位、動能指標走弱。 股價達到或超過其內在價值,或公司基本面惡化。
持股週期 較短,從數週到數月不等。 較長,通常以年為單位,強調長期持有。
關注焦點 價格走勢、成交量、技術指標 (RSI, MACD, MA)。 財務報表、護城河、本益比 (P/E)、股價淨值比 (P/B)。
投資者性格 紀律性強、能承受較高波動、反應迅速、果斷。 耐心、有獨立思考能力、不為市場情緒所動、著眼長遠。

🤔 我該選擇動能投資還是價值投資?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動能投資和價值投資並非互斥,它們更像是兩種不同的武功路數。一位武林高手可以同時精通多種武學。同樣地,一位成熟的投資者也可以根據市場環境和自身目標,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

  • 如果您追求短期回報,對市場波動有較高承受能力,並且願意投入時間研究技術圖表和執行交易紀律,那麼動能投資策略可能非常適合您。
  • 如果您偏好穩健增長,不願頻繁交易,相信公司的長期價值,並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價值回歸,那麼價值投資會是您更舒適的選擇。

在實際操作中,甚至可以將兩者結合,例如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中,尋找那些開始展現上升動能的標的,這便是所謂的「價值動能(Valuentum)」策略。

構建您的動能投資策略:三步實戰指南

理論終須實踐。一個成功的動能投資策略,需要一個系統化的流程,從選股、判斷買賣點到風險控制,環環相扣。以下我們將其簡化為三個核心步驟,助您構建自己的動能交易系統。

步驟一:如何篩選出真正的「強勢股」?

大海撈針不可取,我們需要一個有效的篩選器來找出具備動能潛力的股票。以下是幾個常用的篩選標準:

  • 📈 價格接近52週新高: 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強勢信號。一隻股票能不斷創出新高,意味著市場對其有著極高的認可度。通常可以設定篩選條件為「股價在52週高點的90%以上」。
  • 🔍 相對強弱(Relative Strength, RS): 注意,這不是指RSI指標。這裡的RS是指個股在過去一段時間(如6-12個月)的漲幅與市場指數(如S&P 500, 臺灣加權指數)或其他同業股票的比較。RS排名高的股票,意味著它是市場中的「領頭羊」。
  • 📊 成交量顯著放大: 價格上漲若伴隨著成交量的增加,說明這股趨勢有著堅實的買盤支撐,而非少數人操縱的結果。尋找那些在突破關鍵價位時,成交量是平日均量2倍以上的股票。
  • 💰 優於預期的盈利報告: 良好的基本面是動能的催化劑。當一家公司公布的盈利遠超分析師預期時,往往會吸引大量資金湧入,開啟一段強勁的上升趨勢。

步驟二:掌握關鍵技術指標,精準判斷買賣點

篩選出潛力股後,下一步就是利用技術指標來尋找精確的進出場時機。這就像航海時,除了地圖(選股),還需要羅盤和天氣預報(技術指標)。

1.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s, MA) – 趨勢的指南針

移動平均線能平滑價格波動,幫助我們看清趨勢的主幹。常用的組合是短期均線(如20MA)和長期均線(如50MA)。

  • 買入信號: 股價站上所有主要均線(如20MA, 50MA, 200MA),且均線呈現多頭排列(短期在上,長期在下)。
  • 賣出信號: 股價跌破關鍵的長期均線(如50MA),或短期均線下穿長期均線形成「死亡交叉」。

2. 相對強弱指數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 動能的溫度計

RSI衡量的是一段時間內買賣雙方力量的對比,其數值介於0到100之間。

  • 動能強勁: 在上升趨勢中,RSI長期維持在50以上,甚至在70-80的超買區鈍化,這正是動能強勁的表現,而非賣出信號。
  • 警示信號: 當股價創出新高,但RSI卻未能同步創出新高,形成「頂背離」,這可能預示著動能正在衰竭,需要提高警惕。

3.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MACD) – 趨勢的加速器

MACD由快線(DIF)、慢線(MACD/DEM)和柱狀體(OSC)組成,擅長捕捉趨勢的轉折和力度。

  • 買入信號: 在零軸上方,快線(DIF)由下往上穿越慢線(MACD),形成「黃金交叉」,且柱狀體由負轉正並不斷伸長,表明上升動能正在加速。
  • 賣出信號: 在零軸下方形成「死亡交叉」,或在零軸上方出現「頂背離」時,是趨勢可能反轉的信號。

步驟三:設定明確的出場機制與風險控管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這句話在動能投資中尤為重要。由於動能股的波動性較大,沒有鐵的紀律,很容易將盈利變成虧損。

  • 設定止損點(Stop-Loss): 這是動能投資的生命線。在買入的同時,就必須設定一個明確的止損價位。例如,設定在買入價下方7-8%,或設定在一個關鍵的技術支撐位(如50日均線)下方。一旦觸及,不論任何理由,堅決執行。
  • 使用移動止損(Trailing Stop): 為了讓利潤奔跑,可以使用移動止損。例如,設定股價從最高點回落10%時賣出。這樣,只要趨勢持續,您就能一直持有;一旦趨勢反轉,系統會自動幫您鎖定大部分利潤。
  • 分批止盈: 當股價達成預設的漲幅目標(如上漲20-25%)後,可以考慮賣出部分倉位(如1/3或1/2)來鎖定利潤,其餘倉位讓其繼續跟隨趨勢,並用移動止損來保護。

動能投資的雙面刃:優點與潛在風險分析

任何投資策略都有其光明面與陰暗面,動能投資也不例外。在投身其中之前,充分理解其優劣勢至關重要。

🟢 動能投資的誘人優勢

  1. 潛在的高回報率: 由於專注於市場上最強勢的股票,動能投資策略若執行得當,有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獲得非常可觀的回報。
  2. 系統化與紀律性: 一個成熟的動能策略有明確的進出場規則,有助於投資者克服恐懼和貪婪的人性弱點,進行更客觀的決策。
  3. 適應性強: 動能策略不預測市場,只跟隨市場。無論是科技股熱潮還是傳產股復甦,只要形成趨勢,動能策略就能找到相應的投資機會。

🔴 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

  1. 市場急劇反轉的風險: 動能策略最怕的就是市場風格的突然轉換,例如從成長股突然轉向價值股,或牛市的驟然結束。這會導致大量動能股同時回調,觸發止損,造成連續虧損。
  2. 較高的交易成本: 動能投資的持股週期相對較短,交易較為頻繁,這會產生更多的手續費和交易稅,侵蝕部分利潤。
  3. 情緒的挑戰(Whipsaw): 市場在盤整期常常會出現「假突破」後迅速拉回的情況,這被稱為「洗盤」或「Whipsaw」。這種行情容易導致動能交易者被反覆止損,對心理和資金都是一種考驗。
  4. 過度擬合的風險: 如果您的策略過於依賴歷史數據,可能會創建出一個在過去表現完美,但在未來卻失效的模型。市場是動態變化的,策略也需要定期檢討和調整。

FAQ|動能投資常見問題

1. 動能投資適合新手嗎?
對於完全沒有投資經驗的新手來說,直接上手動能投資有一定挑戰。因為它要求嚴格的紀律性和對技術指標的基本理解。建議新手可以先從模擬交易開始,或者投入少量資金進行實踐,在熟悉規則和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再逐步加大投入。
2. 動能投資需要每天看盤嗎?
不一定。這取決於您的交易頻率。如果您是做以「週」為單位的波段動能交易,那麼可能只需要在收盤後花些時間檢查持股和篩選新的機會即可。但如果您是做日內交易,那麼就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盯盤。對於大多數業餘投資者來說,以日線或週線圖為基礎的動能策略更為可行。
3. 如何區分真正的趨勢和短暫的市場噪音?
這是一個核心難題。可以透過幾個方式提高判斷準確率:① 觀察成交量,真正的趨勢突破通常伴隨大量成交。② 參考長期趨勢,例如在200日均線以上的股票中尋找買入機會,順大勢而為。③ 結合基本面,有強勁盈利增長支撐的動能股,其趨勢更為可靠。
4. 除了股票,動能策略也適用於其他資產嗎?
是的。動能效應在多種資產類別中都存在,包括外匯、商品期貨、加密貨幣等。其核心邏輯——追蹤趨勢——是普適的。許多量化對沖基金就是利用跨資產的動能策略來進行交易。
5. 動能投資組合應該持有多少隻股票?
這取決於您的資金規模和風險承受能力。一般建議不要將所有資金押在一兩隻股票上。一個相對分散的動能組合可能包含10-20隻來自不同行業的強勢股。這樣可以分散單一股票的非系統性風險,即使有一兩隻股票表現不如預期,也不會對整體投資組合造成毀滅性打擊。

結論:動能投資是工具,而非聖杯

總結而言,動能投資策略是一種強大且被學術與實務界證實有效的投資方法。它賦予投資者一套清晰的框架去捕捉市場的主流趨勢,透過順勢而為來創造回報。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並非一個保證獲利的「聖杯」。

成功的關鍵在於將其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包含如何選股、何時買入,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嚴格的風險管理和賣出紀律。動能投資的精髓,與其說是預測未來,不如說是對當下趨勢的尊重與跟隨,以及對潛在風險的敬畏與規避。它挑戰投資者的人性弱點,要求極致的客觀與果斷。

無論您最終選擇動能投資、價值投資,還是兩者結合,最重要的都是找到一套符合您自身性格、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哲學,並持之以恆地學習與實踐。在投資的長路上,持續進化自己的策略,方能行穩致遠。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