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初級市場是什麼?與次級市場有何不同?股票/ETF/基金交易全解析

初級市場是什麼?與次級市場有何不同?股票/ETF/基金交易全解析

2025 年 10 月 10 日

   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 17 日

瀏覽量19
初級市場是什麼?與次級市場有何不同?股票/ETF/基金交易全解析

踏入投資世界,您可能經常聽到「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這兩個詞。它們聽起來或許有些學術,但其實就跟買房子有「預售屋」和「中古屋」的區別一樣,是理解金融商品如何「誕生」與「流通」的關鍵。搞懂初級市場的運作,您就能明白公司如何募集資金,甚至有機會參與所謂的IPO抽籤;而熟悉次級市場是什麼,則是您日常買賣股票、ETF的戰場。本文將帶您一次釐清這兩者的核心差異,並深入探討股票、債券、ETF和基金在其中各自扮演的角色與交易秘辛。

初級市場 vs. 次級市場:到底哪裡不一樣?

要理解這兩個市場,我們可以先看看主管機關——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官方說法:

初級市場係指資金需求者(包括政府單位、金融機構及公民營企業)為籌集資金首次出售有價證券予最初購買者之交易市場,而次級市場係指初級市場發行後之有價證券買賣之交易市場。」

聽起來有點拗口?沒關係,讓我們用一個更生動的比喻來解釋:

  • 🎤初級市場 (Primary Market): 就像是您喜愛的歌手舉辦演唱會,首次公開發售門票。您直接向主辦單位(發行公司)購買,資金直接流入主辦單位口袋,用來支付場地、設備等費用。在金融市場,這就是所謂的「發行市場」,例如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IPO)。
  • 🔄次級市場 (Secondary Market): 演唱會門票開賣後,有些粉絲可能因為臨時有事無法參加,於是將門票轉售給其他人。這時的交易是在粉絲之間進行的,票價會因市場需求而波動,但無論賣多少錢,資金都與主辦單位無關了。這就是金融市場的「交易市場」或「流通市場」,也就是我們每天看盤殺進殺出的股票交易所。

一張圖看懂初級與次級市場的核心差異

比較項目 初級市場 (發行市場) 次級市場 (流通市場)
市場意義 首次發行、出售有價證券 已發行證券的再次買賣與流通
資金流向 投資者的資金 → 發行公司/機構 投資者A的資金 → 投資者B
交易價格 固定發行價 (承銷價) 依市場供需關係隨時變動 (市價)
交易對象 發行公司 vs. 投資者 投資者 vs. 投資者
中間機構 承銷商 (Underwriters) 證券經紀商 (Brokers)
交易場所 無固定實體場所 有實體機構,如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

深入次級市場: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

次級市場還可以再細分為兩個主要場域:

  • 集中市場 (Centralized Order Market): 想像成是金融界的「百貨公司」,所有上市股票都在這裡公開、透明地競價交易。臺灣證券交易所 (TWSE)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採用電腦自動撮合,確保交易的公平與效率。
  • 店頭市場 (Over The Counter, OTC): 如果集中市場是百貨公司,那店頭市場就像是「特色小店或市集」。它主要交易上櫃及興櫃公司的股票,交易方式更具彈性,除了電腦撮合外,也可以透過證券商的營業櫃檯進行議價交易。臺灣的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GTSM) 就是這個角色的代表。

股票的初級市場交易方式:如何參與IPO抽籤?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參與股票的初級市場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新股抽籤申購」。當一家公司準備要上市 (IPO) 或已上市公司為了籌資再發行新股 (SEO),就會釋出部分股權讓大眾申購。

💡 為什麼要抽籤?

在臺灣,法規要求企業上市前必須分散股權,避免股權過度集中。因此,公司會提供一批股票,通常以低於預期市場行情價的「承銷價」出售。因為價格誘人、數量有限,想買的人遠多於可賣的數量,所以必須用公平的抽籤方式決定誰能買到。申購到的資金會直接回到發行企業,作為其營運發展的銀彈。

只要您擁有任何一家券商的證券戶頭,就可以透過其App或網站輕鬆參與抽籤。不過,必須提醒的是,新股抽籤並非穩賺不賠的樂透。如果抽中後,該股票在次級市場的掛牌價不如預期,甚至跌破您的承銷價,依然會造成虧損。

一旦股票掛牌上市,就正式進入次級市場。這時,不論是當初參與抽籤的幸運兒,還是公司原始股東,都可以將手中的股票拿到市場上自由買賣,價格完全由市場的買賣力道決定。這也是大多數投資人最熟悉的交易方式,若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日經指數期貨全攻略:從入門教學到2025年最新交易策略與保證金解析】

債券的初級與次級市場:為何散戶難以觸及?

債券,無論是政府公債還是公司債,其市場結構對一般散戶來說門檻就高得多了。

  • 初級市場: 主要是法人機構的天下。政府公債由特定交易商競標,而公司債則由承銷商與發行公司議定利率後包銷。一般個人投資者很難直接參與這個過程。
  • 次級市場: 雖然個人可以透過銀行或券商買賣債券,但交易單位極大(例如,買賣斷交易常以5,000萬新臺幣為基本單位),這幾乎排除了所有散戶。

因此,對大多數人而言,投資債券的實際管道是透過購買「債券型基金」或「債券ETF」,用小額資金間接持有一籃子的債券組合。

ETF的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交易藏著什麼機會?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雙市場結構非常有趣,甚至因此創造了專業機構的套利機會。想深入了解【ETF 是什麼?常見類型、主要優勢、交易方式一文看懂】可點擊連結。

💰 初級市場:大戶的遊戲

ETF的初級市場只開放給被稱為「參與證券商」(PD)的機構法人。他們可以直接跟ETF發行公司(投信)進行「申購」或「贖回」,但單位極大。例如,一次申購/贖回的基本單位可能是50萬個受益權單位。假設元大臺灣50 (0050) 的淨值是150元,那麼一次交易就需要7,500萬元的資金!

更關鍵的是,在初級市場,交易的價格是依據ETF當下的「淨值 (Net Asset Value, NAV)」——也就是該ETF持有的一籃子股票的真實總價值。

📈 次級市場:你我的戰場

這就是我們一般人買賣ETF的地方,跟買股票完全一樣,透過券商下單即可。但這裡最重要的觀念是:在次級市場,我們交易的價格是「市價 (Market Price)」,它是由市場上所有買家和賣家的出價共同決定的,並不一定會等於淨值。

折溢價:套利機會的來源

市價 > 淨值,稱為「溢價」。
市價 < 淨值,稱為「折價」。

這就是專業機構的套利空間。舉例來說,若某ETF淨值為100元,但在次級市場的交易市價卻被追捧到105元(溢價5%)。機構法人就可以在初級市場用100元的淨值申購ETF,然後立刻到次級市場用105元的市價賣出,扣除成本後,幾乎是無風險獲利。這種金融套利(Arbitrage)行為會迅速拉近市價與淨值的差距,因此流動性好的ETF,大幅折溢價的情況通常不會持續太久。

基金的初級與次級市場:開放式與封閉式的差別

基金的市場結構,主要取決於它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

  • 開放式基金: 這是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共同基金。投資人直接向基金公司申購或贖回,價格以每日公布的淨值計算。可以說,開放式基金的交易基本上只有初級市場,沒有次級市場。
  • 封閉式基金: 這類基金在發行募集期滿後,總單位數就固定了,並會申請到證券交易所上市掛牌。之後投資人就不能再向基金公司申購或贖回,只能像買賣股票一樣,在集中市場上與其他投資人交易。因此,封閉式基金同時擁有初級市場(首次募集)和次級市場(掛牌後交易)。也因為如此,它和ETF一樣會產生折溢價的情況。

常見問題 (FAQ)

Q1: 散戶(個人投資者)可以參與初級市場嗎?

可以,但管道有限。最常見的就是參與台股的「IPO新股抽籤」。對於大多數債券、ETF的初級市場,由於資金門檻極高,一般散戶是無法直接參與的。

Q2: 為什麼ETF會有折價和溢價的情況?

因為ETF同時存在兩個市場:初級市場以「淨值」交易,次級市場以「市價」交易。市價由市場情緒和供需決定,當市場過度樂觀追捧時,市價就可能高於淨值,形成溢價;反之則形成折價。

Q3: 「IPO抽籤」一定能賺錢嗎?有什麼風險?

不一定。雖然承銷價通常會低於市場預期,提供獲利空間,但並非保證。最大的風險是,股票掛牌上市後,市場行情不佳或公司前景不如預期,導致股價跌破您申購的承銷價,造成「抽中卻賠錢」的窘境。

Q4: 初級市場和次級市場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初級市場的價格(發行價/承銷價)是由發行公司與承銷商議定的「固定價格」。而次級市場的價格(市價)則是由全體市場參與者的買賣行為共同決定的,是隨時變動的「浮動價格」。

結論

總結來說,初級市場是金融商品的「出生地」,負責發行與募集資金,是企業成長的活水來源;次級市場則是它們的「流通地」,提供了流動性與價格發現功能,是多數投資人實現資本利得的場所。理解這兩個市場的運作邏輯與遊戲規則,不僅能幫助您看懂財經新聞背後的意義,更能讓您在選擇投資工具與策略時,做出更明智、更全面的決策。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