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台灣銀行資本額排名(2025最新)|一篇搞懂「大到不能倒」銀行、公股民營一次看

台灣銀行資本額排名(2025最新)|一篇搞懂「大到不能倒」銀行、公股民營一次看

2025 年 11 月 7 日

瀏覽量73
台灣銀行資本額排名(2025最新)|一篇搞懂「大到不能倒」銀行、公股民營一次看

您在選擇往來銀行時,除了比較存款利率、信用卡回饋和服務據點多寡,是否也曾好奇過,哪家銀行的「家底」最厚、實力最穩固?尤其在金融市場充滿變數的今天,銀行的穩定性成為了許多人考量的重中之重。衡量銀行穩定性的關鍵指標之一,就是「資本額」。本文將為您提供 2025 年最新的台灣銀行資本額排名,並深入解析資本額背後的意義,帶您一次看懂哪些是政府認證「大到不能倒銀行名單」中的金融巨擘,幫助您更全面地評估,做出最明智的財務決策。

2025最新!台灣銀行資本額 TOP 20 完整排名

資本額是觀察銀行規模與穩定性的基礎,以下我們為您彙整了台灣前20大銀行的資本額排名,讓您對各家銀行的實力有更清晰的了解。

台灣本國銀行資本額排名總表

排名 銀行名稱 資本額 (新台幣億元) 銀行類型
1 臺灣銀行 950 公股銀行
2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912.3 民營銀行
3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857.4 民營銀行
4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833.9 民營銀行
5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815.8 公股銀行
6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789.5 公股銀行
7 第一商業銀行 755.2 公股銀行
8 華南商業銀行 721.4 公股銀行
9 玉山商業銀行 698.1 民營銀行
10 彰化商業銀行 650.3 公股銀行
11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633.5 民營銀行
12 永豐商業銀行 588.7 民營銀行
13 元大商業銀行 550.2 民營銀行
14 臺灣土地銀行 530.1 公股銀行
15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488.6 公股銀行
16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475.0 民營銀行
17 聯邦商業銀行 430.7 民營銀行
18 新光商業銀行 411.8 民營銀行
19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 390.4 民營銀行
20 凱基商業銀行 366.2 民營銀行

資料來源與更新時間說明

請注意,以上數據為截至2025年初的公開資訊,力求準確。銀行資本額會因應增資、減資或合併等因素而變動。最即時且權威的資料,建議參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官方公告。

推薦閱讀

選擇一家穩健的銀行是理財的第一步,但如何根據自身需求挑選最適合的帳戶類型?【2025年最新】數位帳戶、行動銀行、純網銀怎麼選?優缺點及區別一看就懂!,為您詳細比較不同帳戶的優劣,幫助您找到最佳方案。

銀行資本額是什麼?為什麼它對你很重要?

當我們談論銀行資本額是什麼時,許多人會將它與「總資產」或「淨值」混淆。了解這三者的區別,是看懂銀行財務實力的第一步。

📈 秒懂關鍵三指標:資本額 vs. 總資產 vs. 淨值

  • 資本額 (Capital):可以想像成是銀行的「創業基金」。這是股東最初投入的資金,代表了股東對銀行的承諾與信心。它也是銀行抵禦初期虧損的第一道防線。法規對最低資本額有嚴格要求,是銀行成立的門檻。
  • 總資產 (Total Assets):這是指銀行擁有的所有資產,包括放款、有價證券投資、現金、不動產等。總資產反映的是銀行的「經營規模」,規模越大,表示其在市場上的業務量和影響力也越大。
  • 淨值 (Net Worth / Equity):這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如民眾的存款)後剩餘的價值,也就是銀行「真正屬於自己」的錢。淨值是銀行吸收虧損的最終屏障,淨值越高,代表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越強。

簡單比喻:如果銀行是一棟房子,總資產是整棟房子的總價值;負債(存款戶的錢)是房屋貸款;而淨值就是您已付清的頭期款和本金部分。至於資本額,則像是當初蓋房子時,打下的那根最堅固的地基。

🛡️ 資本額對銀行的意義:為何是衡量穩定性的護城河?

高資本額代表銀行有更厚實的財務基礎來應對突發的金融衝擊。當經濟不景氣,企業倒帳風險增加時,銀行需要有足夠的資本來沖銷這些呆帳損失。資本額就像是銀行的「護城河」,河越寬,抵禦外來風險的能力就越強,也越能保障存款人的資金安全。

⚖️ 從資本適足率 (BIS Ratio) 看銀行風險承受能力

除了資本額的絕對數字,金融監管機構更看重「資本適足率」。這是一個更精準的風險衡量指標,其基本概念是:銀行的自有資本 ÷ 風險加權後的資產。簡單來說,它衡量了銀行用自有資金承擔風險的能力。台灣金管會要求本國銀行的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10.5%。這個比率越高,表示銀行在面臨潛在虧損時的緩衝能力越強。深入了解【AT1 債券深度解析】一文,也能幫助您理解銀行如何透過不同工具強化其資本結構。

解密台灣「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名單 (D-SIBs)

在金融圈,有些機構的規模和關聯性龐大到一旦倒閉,將會引發連鎖反應,衝擊整個金融體系,這就是俗稱的「大到不能倒」。

🏦 什麼是系統性重要銀行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是經過主管機關(金管會)依據其規模、關聯性、複雜性及可替代性等四大指標評選出來的銀行。這些銀行在台灣的金融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政府會對它們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標準,要求其具備更高的資本適足率和更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以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

⭐ 2025年台灣上榜的6家銀行是誰?

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布的名單,台灣目前有6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它們分別是: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 第一商業銀行

💼 這份名單對一般存款戶代表了什麼?

對於一般存款戶而言,將資金存放在D-SIBs名單中的銀行,可以視為多了一層隱形的保障。因為政府為了維持金融穩定,會對這些銀行進行更密切的監控,並在其面臨危機時,更可能介入提供支持。這意味著您的存款相對更為安全,但仍需注意,這並非100%的倒閉豁免權,存款保險制度依然是最終的保障。

公股銀行 vs. 民營銀行,誰的資本更雄厚?

從上面的台灣銀行資本額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到公股與民營銀行在榜單上各佔江山。了解兩者的差異,有助於您進行更適合的選擇。這也是一個關於公股銀行民營銀行比較的熱門話題。

🏛️ 公股銀行的優勢與特色

公股銀行通常指政府持股比例較高的銀行,如臺灣銀行、土地銀行等。其最大優勢在於穩定性信賴感。因為有政府作為後盾,給人一種「不會倒」的安心感,且常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各類優惠貸款,是許多保守型客戶或中小企業的首選。

🚀 民營銀行的靈活性與競爭力

民營銀行以市場為導向,競爭激烈,因此在產品創新客戶服務數位金融等方面表現通常更為出色。為了吸引客戶,民營銀行常推出高利率的數位帳戶、高回饋的信用卡及多元化的理財工具,適合追求效率與優惠的消費者。

📊 從資本額排名看兩大陣營的實力分布

觀察TOP 20榜單,可以發現公股銀行(如臺灣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和頂尖民營銀行(如中信、國泰、富邦)在資本額規模上實力相當,共同佔據了排名的前列。這顯示台灣的銀行體系呈現一個健康且多元的競爭格局。公股銀行以其龐大的資產和歷史根基穩固領先,而領先的民營金控則透過靈活的市場策略和併購,資本實力也極為雄厚。

推薦閱讀

了解銀行的資本實力後,下一步就是實際開戶。面對五花八門的選擇,你是否感到困惑?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數位時代下的各種銀行服務,助您做出最精明的選擇。

常見問題 (FAQ)

台灣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是哪一家?

若以「總資產」規模來看,通常是臺灣銀行或合作金庫商業銀行位居榜首。需要再次強調,總資產代表的是「經營規模」,而本文討論的「資本額」則更多代表「財務穩健度」,兩者意義不同。

資本額越高,就代表這家銀行越好嗎?

不完全是。資本額高確實代表銀行規模大、抗風險能力強,對存款人來說更安心。但「最好」的銀行取決於個人需求。您可能更看重網路銀行的便利性、特定信用卡的優惠,或是理專的專業度。建議將資本額排名作為評估銀行「安全性」的重要參考,再結合其他服務指標,綜合判斷。

我該如何查詢最即時、最官方的銀行資本資料?

最準確的資料來源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官方網站。您可以在其「金融資訊」或「統計報表」區塊中,找到本國銀行最新的財務與資本狀況資料。

D-SIBs 銀行倒閉的機率是零嗎?

雖然機率極低,但沒有任何一家銀行倒閉的機率是絕對的零。D-SIBs的意義在於,主管機關會對其進行更嚴格的監管,並在其出現危機時,動用更多資源來穩定局面,以避免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存款人來說,這代表著極高的安全性,但基本的風險意識仍是必要的。

總結

本文完整整理了最新的台灣銀行資本額排名,並深入探討了資本額、D-SIBs名單以及公股與民營銀行的差異,希望能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各家銀行的財務實力。總結來說,資本額是評估銀行穩定性的重要參考,但並非唯一標準。在選擇最適合您的銀行時,建議將此排名作為基礎,再結合自身的存款、貸款、投資理財等多元需求,做出全面的考量。選擇一家財務穩健、服務貼心的銀行,是守護您個人資產,邁向財富增長的第一步。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