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台灣銀行進軍幣圈,虛擬資產從灰色地帶走向制度化: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台灣銀行進軍幣圈,虛擬資產從灰色地帶走向制度化: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2025 年 6 月 27 日

   更新日期:2025 年 6 月 27 日

瀏覽量197
台灣銀行首度獲准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象徵幣圈邁向制度化。了解政策背後意涵,並掌握 Ultima Markets 如何成為散戶首選平台。

在多數人還以為虛擬貨幣僅是交易所與散戶玩家的專利時,台灣傳統銀行已悄然踏入這個領域。2025 年 6 月,金管會正式核准凱基、中國信託與聯邦三家銀行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開啟台灣金融業制度化管理區塊鏈資產的新時代。

這不只是一次單一政策,而是一場金融基礎架構的轉型。對投資人而言,這意味著什麼?散戶又該如何因應制度變革?本文將從制度演變、風險管理到平台選擇,全面解析。

銀行進場加密資產,是趨勢不是短線話題

制度試辦已啟動,三家銀行率先參與

根據金管會公告,2024 年已有四家銀行申請參與虛擬資產保管試辦業務,其中凱基銀行於 2024 年 5 月率先獲准,成為台灣第一家合法參與虛擬資產保管的商業銀行。接著在 2025 年 6 月 19 日,中國信託與聯邦銀行也正式取得資格。

這三家銀行將在六個月內於金管會監督下試行虛擬資產的信託式保管業務。每家銀行最高可保管資產總額約 2,000 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5.9 億元),對象主要是法人機構與加密資產平台,而非一般散戶。

這不是技術革命,而是制度升級

與其說是幣圈迎來新工具,不如說是金融圈正式介入鏈上資產。這波試辦並非草率上路,而是配合金管會自 2023 年底起推動的「虛擬資產專法」與風險監理計劃,透過沙盒制度進行測試,再視成果逐步開放。

這次不是炒幣,是制度級的資產保管

保管金額不大,代表風控規格極高

儘管 5.9 億元看似不高,但背後意味著完整的制度設計與保險配套。這不是將幣隨便丟進冷錢包那麼簡單,而是仿照傳統金融資產的信託保管流程,包括多重簽章、資訊安全審核、合規報告等,都需經過監管單位層層把關。 

金額受限、對象有限,是為了避免系統性風險。但從政策設計節奏來看,未來逐步放寬至散戶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企業與高資產客戶需求驅動金融結構變化

如今有越來越多企業持有虛擬資產,而這些資產若無法在本地合法保管,只能透過海外架構處理,既不透明也有稅務風險。銀行進場意味著企業可將虛擬資產納入帳面資產中,實現透明化與制度化管理。

新金融環境下,個人投資人該怎麼應對?

雖然此次試辦僅開放法人參與,但卻預示著一場更廣泛的制度變革。個人投資人若想在這波制度演進中佔得先機,應立即重新檢視自己的操作工具、資金存放方式與平台選擇。

這也正是專業交易平台的重要性浮現的時刻。

為什麼選擇 Ultima Markets 作為交易與保管的首選?

在銀行尚未對散戶開放虛擬資產保管前,選擇具備合規能力與風控經驗的全球平台,成為投資人的關鍵解方。Ultima Markets 作為國際級多資產交易平台,在合規、安全與多樣化交易體驗方面,具備以下三大優勢:

1. 多資產整合,無縫銜接傳統與虛擬市場

Ultima Markets 支援超過 200 種金融工具,包括外匯、指數、黃金、原油與虛擬貨幣 CFD(差價合約)。用戶可在單一平台操作多類資產,實現靈活配置,尤其適合想將部分資金投入虛擬資產的投資人。

2. 嚴格資安體系,參照銀行級風控設計

平台引入多重帳戶驗證機制、資金隔離存放(Segregated Account),搭配高標準的資訊加密與內控流程,保障用戶資產安全。對照此次銀行保管設計,可視為高度貼近合規標準的市場方案。

3. 國際監管加持,合規布局領先亞洲

Ultima Markets 持有多國金融監管牌照,符合歐盟、亞洲等地區合規要求。在台灣、香港市場特別注重法規合規與風控能力的背景下,這樣的平台將成為散戶用戶的理想替代方案。

制度轉向的當下,誰準備好了誰就贏在起跑點

台灣銀行參與虛擬資產保管,不只是一場金融服務擴張,而是國家政策與金融結構對虛擬資產的重新定位。過去屬於灰色邊緣的資產,未來將可能透過信託、保險或投資管道,進入更多家庭與企業的資產配置中。

對於投資人而言,現在正是審視操作平台、調整資產結構的好時機。選擇像 Ultima Markets 這樣已佈局全球合規市場、重視風險控管的交易平台,將為你的虛擬資產操作提供更穩健的基礎。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