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探索銅金比:經濟循環的晴雨表

探索銅金比:經濟循環的晴雨表

2024 年 7 月 25 日

   更新日期:2024 年 8 月 20 日

瀏覽量793
golden abacus with chinese rmb gold coins as background

銅金比是什麼?

銅金比,即銅價與黃金價格的比率,是衡量一盎司銅與一盎司黃金之間價值關係的指標。這個比率通常用來評估全球經濟周期的狀態,有時也被稱作金銅比。

銅是一種關鍵的工業用金屬,主要用於建築和電子產品,佔其消費量的65%以上。當全球經濟增長迅速時,銅的需求和價格通常會上升,使其成為全球經濟健康的一個領先指標。

golden abacus with chinese rmb gold coins as background

黃金則是一種避險資產,通常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時表現較好,因為它不像銅那樣與工業活動密切相關。黃金價格的上漲往往反映了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當經濟復甦或成長時,銅價的上漲速度通常會超過黃金,導致銅金比上升。相反,在經濟放緩或衰退時,銅價的下跌速度會超過黃金,因為黃金的避險需求會上升,這時銅金比就會下降。這些變化使得銅金比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反映了全球經濟的整體健康狀況。

銅金比計算公式

銅金比=每盎司銅價 ÷ 每盎司金價

在過去30年的經濟歷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銅金比的顯著波動。2006年至2007年間,該比率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個時期恰好是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繁榮階段。當時,房地產和股市表現強勁,經濟達到了高潮,銅的需求和價格上升速度均超過了黃金,導致銅金比攀升至0.000365。

另一方面,2020年4月的銅金比則跌至近30年來的最低點0.000085,這發生在COVID-19疫情全球爆發後大約兩個月的時間。當時,由於疫情的影響,各國實施了隔離措施,導致股市暴跌,銅價的下跌幅度甚至超過了黃金。然而,在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並恢復市場信心後,銅金比迅速反彈至大約0.00015。

儘管銅金比沒有一個固定的長期高點或低點,但它在短期內的變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銅金比雖然可以預示經濟趨勢,但它並不總是領先於股市價格,往往與股市變動同步。

銅金比跟景氣循環的關係

在經濟的復甦和成長期,銅金比通常會呈現上升趨勢,這反映了市場對工業金屬的需求增加,預示著經濟活動的加強。相對地,在經濟放緩和衰退期,銅金比則會下降,因為投資者傾向於尋求避險資產,如黃金,而非風險較高的工業金屬。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被視為預測未來經濟走向的關鍵指標,它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經濟狀況和利率變化的預期。當經濟前景看好時,投資者傾向於進行風險較高的投資,如購買股票,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和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反之,在經濟不確定或衰退時,投資者會尋求債券這類安全資產,推高債券價格並使得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

從銅金比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走勢圖中可以看出,過去15年這兩個指標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這表明銅金比與經濟周期的關聯性非常密切,是分析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有力工具。

銅金比跟股市的關係

銅金比與景氣循環的密切關聯也反映在股市表現上。當美國商業信心指數上升時,銅金比通常也會呈現上升趨勢,顯示出兩者之間的正相關性。這是因為商業信心的增強通常預示著經濟活動的增加,進而推高對銅的需求和價格,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則相對穩定。

在價值股方面,這些通常是市場低估或營收成長緩慢的公司,如能源、工業、金融和材料行業。經濟復甦初期,這些行業的需求和生產增長往往會帶動價值股的表現。例如,美國小型價值股ETF(IWN)的股價走勢與銅金比大致呈現同步上升的趨勢。

此外,分析師發現銅金比可作為領先指標,平均提前五個月預示S&P 500指數成分公司的每股盈餘(EPS)成長率的變化。這表明銅金比不僅與景氣循環有關,也可能對股市的未來表現提供早期信號。

重點整理

銅金比,即銅價與黃金價格的比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用於衡量購買一定量銅所需的黃金數量。這個比率經常用來評估全球經濟的周期性變化。

在經濟復甦或成長期,銅的需求和價格通常會上升,超過黃金的表現,導致銅金比的提升。這反映了經濟活動的增強和工業需求的上升。

相反,在經濟放緩或衰退期,銅的需求和價格會下降,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則會增加,這時銅金比會出現下降趨勢。

從歷史數據來看,銅金比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這表明銅金比可以作為預測經濟變化的一個有效工具。這種關聯性揭示了銅金比不僅能反映當前的經濟狀況,還能提供對未來經濟走向的洞見。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