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每股盈餘(EPS)是什麼?台灣投資人必知的計算公式與選股關鍵

每股盈餘(EPS)是什麼?台灣投資人必知的計算公式與選股關鍵

2025 年 5 月 15 日

瀏覽量272
在台灣股市中,EPS(每股盈餘)是評估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了解如何計算 EPS,以及如何透過這個數字選擇值得投資的公司,對每位投資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解析 EPS 的意涵、計算方式,並揭示如何運用它來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讓你在股市中立於不敗之地。

台灣股市的投資世界裡,最核心的目標無非就是——找到真正會賺錢的公司。而「每股盈餘(EPS)」正是幫助你判斷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財務指標。

EPS 是什麼?為什麼投資人這麼重視它?是不是數字越高就代表越值得投資?本文將從投資實務角度出發,帶你全面了解 EPS(每股盈餘)的計算方式、意涵與應用,讓你在選股時不再憑感覺,而是有根據、有邏輯地做出明智判斷!

【延伸閱讀】【2025最新】銅板股投資指南:選股策略、風險與回報分析

什麼是 EPS 每股盈餘?

EPS 是英文 Earnings Per Share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每股盈餘」。簡單說,EPS 就是公司在一段期間內,每一股股票可以為股東賺進多少「純賺的錢」

舉例來說,如果某家公司今年賺進 2 億元,總共發行了 1 億股,那麼 EPS 就是:

EPS = 稅後淨利 ÷ 在外流通股數 = 2億 ÷ 1億 = 2元/股

也就是說,每持有一股股票的股東,等於公司幫你賺了 2 元。這個數字背後代表的不只是公司賺了多少,而是「你這位股東」從這家公司獲得的價值有多少。

掌握 EPS 計算公式,了解公司獲利狀況

EPS 的基本公式為:

EPS = 淨利(Net Income) ÷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Shares Outstanding)

其中的「淨利」指的是稅後淨利,也就是公司收入扣除成本、營運費用、稅金、利息等支出後真正賺到的錢。

要注意,營收高不代表 EPS 高。有些公司營業額看起來驚人,但營運成本過高,導致淨利微薄,EPS 自然也不亮眼。

例如

  • A 公司營收 100 億,成本也高達 95 億,EPS 可能只有 0.2 元
  • B 公司營收僅 50 億,但控制得當,成本只有 30 億,EPS 可能是 3 元以上

所以,單看營收是不夠的,EPS 才能揭示公司「真正賺進口袋的錢」有多少。

EPS 越高越好嗎?投資人必懂的5個關鍵觀念

1. 看EPS判斷公司的獲利能力

EPS 越高,代表公司單位股數產生的獲利越強,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大加分。

但也別只看單一數值,更要觀察:

  • EPS 是否穩定成長?
  • 公司過去幾季是否持續提高 EPS?
  • 與同產業相比,EPS 是否有競爭力?

這些都能幫助你判斷一家企業的獲利體質是否健康,是否值得長期投資。

2. EPS 高公司更有能力發股息

賺錢的公司才有本錢發股息回饋股東。

EPS 是發放股息的重要依據,雖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固定配息政策,但一間長期穩定配息的公司,通常也是 EPS 穩定的公司。

像是可口可樂(KO)、麥當勞(MCD)這類美股績優生,就是以 EPS 穩定成長、年年配息聞名。對想領股息存股的投資人來說,觀察 EPS 是挑選標的不可或缺的步驟。

3. 股票回購也會影響EPS

當公司進行股票回購,市場上的流通股數變少,在淨利不變的前提下,EPS 就會提高。

舉例來說:

  • 公司淨利為 1,000 萬元
  • 原本發行 500 萬股 ➜ EPS = 2 元
  • 回購 100 萬股,剩 400 萬股 ➜ EPS = 2.5 元

但要小心,這種 EPS 的成長只是帳面上的改善,不代表公司真的變得更會賺錢。所以要留意 EPS 的成長來源,是來自獲利能力變強,還是只是股本縮水。

4. EPS 高 ≠ 現金多!別忽略自由現金流

EPS 看的是「帳面上的盈餘」,不代表公司真的有現金流進口袋。這時候,就得搭配「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來觀察。

某些公司雖然 EPS 看起來漂亮,但現金流很差,可能因為:

  • 收款週期太長
  • 大量資金被卡在存貨
  • 投資支出過高

Skechers(SKX)為例,雖然 EPS 維持正值,但幾年下來的自由現金流起伏極大,代表實際可動用資金有限。這種公司遇上景氣反轉,往往比 EPS 穩定、現金流充裕的公司更容易出問題。

5. EPS 波動大要小心

EPS 若忽高忽低,可能意味著:

  • 業務模式不穩定
  • 營運受景氣影響劇烈
  • 有重大一次性損益

這類公司雖有賺錢潛力,但風險也相對較高。投資前一定要搞懂 EPS 波動背後的原因。

從本益比看出 EPS 對股價的影響,掌握選股關鍵

EPS 不只是看公司有沒有賺錢,更是本益比的計算基礎。

本益比(P/E Ratio)= 股價 ÷ 每股盈餘(EPS)

這個數字能告訴你:市場願意花多少倍的價格,去購買公司「每股盈餘」的價值。

舉例:

EPS目前股價本益比
1元15元15
2元20元10
2元50元25

當你想比較兩間公司時:

  • 如果 EPS 相同,股價低的本益比較低,代表評價相對便宜
  • 如果股價一樣,EPS 高的公司本益比較低,投資價值較高

不同行業的本益比標準不同,像科技類股通常本益比較高,傳產或金融業則相對較低。所以別拿不同行業硬比,要在同產業內做橫向比較,才更有意義。

怎麼用 EPS 做選股?實戰建議這樣看

當你在比較多家公司時,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 同樣股價下,EPS 越高越好
  • 同樣 EPS 下,股價越低越好
  • EPS 穩定成長者,長期報酬潛力大
  • EPS 高、但本益比偏低的公司,被低估機率高

當然,EPS 並不是萬靈丹,還要搭配其他財報數據與產業趨勢,如:

  • 自由現金流
  • 毛利率、營業利益率
  • 負債比與財務槓桿

但就入門而言,EPS 是投資新手最好上手、也最直覺的指標之一。

結論

總結來說,EPS 每股盈餘無疑是投資人不可忽視的核心指標。它能清楚揭露一家公司「每一股實際幫股東賺了多少錢」,再結合“本益比(PE Ratio)”的分析,就能更全面評估目前的股價是否合理、這家公司是否值得長期持有。

到了 2025 年,面對全球景氣循環與台灣資本市場的新挑戰,懂得活用 EPS 的投資人,將能在眾多選股中做出更穩健、具前瞻性的判斷。現在就從了解 EPS 開始,為你的投資之路奠定堅實基礎吧!

相關問題

Q1.ROE是什麼意思?

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是用來衡量公司對股東資本的回報,顯示公司運用股東權益創造獲利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稅後純益 ÷ 股東權益,並可進一步透過杜邦分析進行拆解,深入了解其背後的財務結構與獲利來源。

Q2.每股淨值越高越好嗎?

每股淨值是指公司總淨值除以發行的總股數。理論上,公司的淨值越高,投資價值也越高。然而,實際情況中,許多公司可能會高估資產價值或低估負債,這使得淨值在選股時的參考價值並不高。

Q3.股票槓桿是什麼意思?

槓桿(Leverage 或 Gearing)是財經與會計領域中的專有術語,指的是透過借貸資金來放大投資規模,進一步投入可能帶來較高報酬的事業或活動,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