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提示: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舊版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部分樣式、功能可能會發生錯亂,建議您改用Chrome、Safari、Firefox或者Edge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
首頁 > BLOG > 1500萬退休金還不夠,退休規劃怎麼做?台灣人公認退休金曝光,至少要達X千萬!

1500萬退休金還不夠,退休規劃怎麼做?台灣人公認退休金曝光,至少要達X千萬!

2025 年 2 月 12 日

   更新日期:2025 年 4 月 19 日

瀏覽量430
台灣人公認退休金曝光

在很多人心中,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是悠閒、自由的,圓滿自己的夢想清單、去旅行、享受美好的時光。尤其是當人們在年輕時努力工作、賺取薪水時,總會設想未來的退休生活。然而,這樣的理想生活是否真的能夠如預期般無憂無慮呢?退休金準備是否足夠支撐自己和家人?這些問題,往往被許多人忽略,直到真正面對退休生活時,才發現早年的忽視已經成為無法回頭的遺憾。

【延伸閱讀】勞工退休金是什麼?查詢、領取與退休規劃的必備指南!

日本71歲老翁的心路歷程

竹內幸一,曾是東京一家中小企業的部長,並在40年的工作生涯中全心投入,最終在65歲時順利退休,當時他擁有7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500萬)的存款,加上每年年金收入達25萬日圓(約新台幣5.3萬元),理應可以過上無憂的生活。為了彌補多年的辛勞,竹內與妻子決定環遊世界,過上奢華的退休生活。

這些年來,竹內和妻子一直揮霍積蓄,搭商務艙、住高級飯店、體驗豪華度假,幾乎無所顧忌地花費大量資金。儘管他認為自己應該享受生活、獎勳自己的努力,但在這種生活方式持續六年後,竹內發現,他的積蓄開始逐漸耗盡。

轉折點來得相當迅速。竹內的母親年邁生病,急需大量醫療費用;而妹妹的家裡需要進行翻修,他不得不拿出數百萬日圓幫忙;此外,兒子的婚房、家庭的翻新等支出不斷增加,讓竹內的財務狀況急速惡化。這一連串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使他原本預計能支撐安穩退休生活的存款幾乎所剩無幾。

如今,竹內僅剩下約100萬日圓(約新台幣22萬元)作為儲備金。面對未來的老年生活,他無法擔保是否能夠維持過去的生活品質。他坦言:「那些年我為了享受生活而揮霍,現在卻發現自己無法應對未來的各種需求。」

竹內的故事反映了退休金規劃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未來生活的不可預測性。即便在退休前積累了可觀的財富,但如果缺乏適當的預算和風險規劃,一旦突發情況發生,所有的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

調查公認:台灣退休金至少2,623萬才夠?

事實上,台灣勞工退休規劃也常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許多人在討論區發起過「退休存款要多少才夠?」的討論,並給出類似的答案:「至少要2500萬起跳,如果能有4000萬的話會更安心」「2500萬我覺得差不多,3000萬就很安心了」、「退休之後還可以找一些可以在家外快的工作,沒有侷限一定退休後就沒收入。」

根據 yes123求職網 在10月發佈的最新調查,對於熟齡勞工族來說,40歲以前就開始存退休金的比例約61.2%,反觀40歲之後才開始存退休金的比例為38.8%。至於大家覺得在生活無虞的前提下,退休金應該要多少?受訪者的平均設定為 2623萬元,這個數字才滿足退休規劃。

【延伸閱讀】退休規劃 | 想提早退休,存多少才夠?破解現實財務難題,教你一步步計算

退休規劃怎麼做?

1. 了解退休生活的需求

2. 設定退休金目標金額

退休金儲備目標公式:

退休金總額=年生活費×退休年數×(1+通脹率)退休年數+醫療額外支出退休金

解釋:

  • 年生活費:你預計每年需要的生活費用。
  • 退休年數:預計你會退休後生活的年數。
  • 通脹率:通脹每年提高的比例,用來調整未來生活費用的增長。
  • 醫療額外支出:退休後可能需要額外準備的醫療支出。

例子:

假設普通家庭計算的情況如下:

  • 每年生活費:50萬元
  • 預計退休年數:30年
  • 預計年通脹率:2%
  • 預計的醫療額外支出:每年10萬元(假設退休後醫療支出較高)

那麼,根據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退休金總額:

退休金總額=50萬元×30年×(1+0.02)30+(10萬元×30年)
退休金總額=50萬元×30×1.8114+300萬元

退休金總額=2717萬+300萬元=3017萬元

因此,如果希望在退休後過上每年需要50萬元的生活,並且計算通脹與醫療支出,他的退休金儲備目標應該是 3,017萬元

3. 及早開始儲蓄和投資

越早開始儲蓄退休金,越容易達成你的財務目標。為了讓你的儲蓄達到預期目標,你可以利用複利效應,從而讓資金增值。

  • 儲蓄:儘早開設一個專門的退休金帳戶,每月定期將部分收入存入這個帳戶。根據你的收入和支出情況,設置一個合理的儲蓄比例。
  • 投資:單純的儲蓄無法有效對抗通脹,也無法讓資金快速增值。退休金的規劃需要適度的投資,常見的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債券、房地產等。選擇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可以降低風險,並實現資本增值。
  • 股票:雖然股票市場波動較大,但長期來看,股票通常能帶來較高的回報。若你是年輕投資者,股票是建立退休金的重要工具之一。
  • 債券:對於較保守的投資者來說,債券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尤其是在退休臨近時,將部分資金配置到債券上,可以減少市場波動對資金的影響。
  • 房地產:若你有足夠的資本,可以考慮投資房地產,這不僅可以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還有可能通過房產升值來增加財富。
  • 保險與年金產品:為了減少退休後可能面臨的風險,可以考慮購買一些保險產品,如長期護理保險、醫療保險等。另外,年金產品可以幫助你在退休後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4. 確定退休金的儲蓄比例

建議每月將收入的一定比例儲蓄並用於退休金。根據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況,設立一個實際可行的儲蓄比例,並盡量做到穩定儲蓄。一般建議在收入中至少儲蓄10%-20%作為退休金。

如果你還處於年輕階段,這個比例可以設得高一些,尤其是剛開始工作的人,可以從薪水中扣除較多的比例來儲蓄。若你已經接近退休年齡,則應提高儲蓄比例並專注於低風險的資產配置。

5. 定期檢視並調整退休計劃

退休金規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並非一勞永逸。在每個階段,應該定期檢視你的退休金目標和儲蓄情況,並根據生活狀況、收入變動、投資回報以及通脹情況做出必要的調整。

  • 生活狀況變動:如果你結婚生子、搬家或者經歷其他人生大事,這些都可能會影響你的財務狀況和退休金計劃。
  • 收入變動:若你獲得薪水調升或改變工作,這可能會讓你有更多的資金可供儲蓄,可以考慮增加儲蓄比例。
  • 投資回報的調整:不同的投資工具回報率會隨市場變動,定期檢視投資組合的表現,確保其符合你的退休目標。

6. 減少負債並規劃資產配置

為了讓退休生活更為穩定,減少負債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高利貸款,應儘早償還,這樣可以避免退休後面臨額外的負擔。同時,合理規劃資產配置,確保資產能夠長期穩定增值,並達到退休後的生活目標。

7. 考慮退休後的收入來源

除了依賴儲蓄和投資收益,還可以考慮其他可能的收入來源。例如,部分人會選擇在退休後從事兼職工作或創業等,這不僅能帶來額外收入,還可以讓生活更有意義。

結語

無論你目前處於哪個年齡段,開始規劃退休金永遠不會太晚。畢竟,早一點行動,離理想退休生活就能更近一步。

有關退休規劃常見問題

Q1.同一家公司滿幾年可以退休?

在台灣,根據《勞基法》,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但具體退休時間取決於公司規定,有些公司可能會提供提前退休選項,通常需滿一定年資(如20或30年)。

Q2.淨資產包含房子嗎?

淨資產包括房產的價值。淨資產是指一個人或企業的總資產減去總負債,房子作為資產的一部分,其市場價值會被計算在內。如果有貸款按揭,則按揭金額會作為負債扣除。

底線
相關文章

留言咨詢

top